2019款Moto G7系列是什么样子?
预计下一代Moto G智能手机将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,但高度怀疑来自官方的渲染图已经在网上泄露。Droid Shout发布的一篇文章中,整个G7系列已经一览无余。这一次,新的一批设备似乎正在进入G系列,那就是Moto G7 Power,其余型号包括标准G7,G7 Play和G7 Plus。
我们之前已经看过Moto E系列和摩托罗拉One系列中的Power变体,与G7系列的其他成员相比,根据Geekbench上的列表数据,它很有可能配备更大的电池和骁龙600系列处理器。
Moto G7 Play也是在上个月通过FCC提交的文件中透露出来的,渲染效果与当时拍摄的图像非常相似。
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关于这些设备什么时候推出的消息,但CES和MWC肯定会有一个给我们答案。
曾经比肩黑莓的Palm重回中国,它还有希望吗?
说起Palm,很多老一辈的人可能都不怎么记得起来了,但它可是PDA的鼻祖了,Palm于1992年成立于美国硅谷,当时和黑莓(Blackberry)的产品一样也是比较火的,但是在国内的知名度没有黑莓那么高,那个时候很多科技业巨头都在做PDA,其中就包括惠普、东芝、夏普等,但后来都没有Palm成功,直到2009年的时候,Palm仍然在市场上有着一席之地。
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款Palm的小手机,售价1999元,并开启了预售,实际上这款手机在一年前就在北美发布了,Palm表示,希望这款拥有精心设计的手机可以成为人们的第二部手机,帮助人们从手机依赖中解放出来。在国内1999能买到什么样的手机,大家都清楚,Palm的这款3.3英寸小屏幕,单摄、以及不怎么好看的外观,很难想象会有什么样的人会为其买单。以这样的姿态来到中国的手机市场,并不是一件好事,当下的国产品牌已经问问扎根入门手机市场,而且相似配置的产品都在三位数以内,而自称“备用机”的Palm定价显然太高了,硬件素质也不足以支撑,真的比较尴尬。希望渺茫,目前国产品牌在产品质量、价格层次上较前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,黑莓当道的年代,苹果还没这么火,诺基亚正独领***,HTC也有一定的话语权,现在呢,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层面、价格层面、产品质量方面都已经不是当年二线、三线甚至地摊货的水平了,就连现在的山寨机的质量都有让人瞠目结舌的感觉,所以重返中国挑战还是很大的。
配置不高,没有选超其他手机的长处,尺寸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,习惯了正常手机的操作习惯换这么小的屏幕,不能很好适应,但又不能当成手表那样的轻便设备,防水和6.2g的重量并不是什么优势所在,而且是两千的售价,正常人应该接受不了。要想发展不如发展木桶上最长的那个木板,将某一项功能做到极致,做到其他手机都无法达到的地步,才是吸引用户的最好办法。
谢谢邀请,太专业的我不懂,但就我个人而言,手机都会买自己信赖的品牌,国内的几个大品牌当中做选择,而现在国内的手机品牌已经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,所以我觉得希望不大,毕竟科技之类的中国也有,也相当不错,外来的品牌没有特别的亮点哪里来的消费需求?你在进步别人同样也在进步。
没错,的的确确就是智能手机,并不是一个“大屏”功能机,它***用了Android 8.1原生系统,是一部纯正血统的安卓手机,市面上的安卓应用都能安装进去。这款Palm智能小手机搭载的是骁龙435处理器,是一个入门级的低端芯片,3.3英寸IPS屏幕,分辨率为1280×720,3GB+32GB存储组合,800mAh电池容量,1200万后置+800万前置摄像头。
这个配置看起来似乎挺过分的,低端处理器、低分辨率屏幕、尤其是800mAh的超小电池,看惯了那些旗舰手机,再看看这个似乎总觉得是个落伍的产品。
华为5G技术与SpaceX公司的星链技术比,孰优孰劣?
华为5G和星链技术各有优劣,星链不能替代5G技术。
马斯克曾经开玩笑说几个月后就可以用上来自太空的wifI,密码是martines。听着很吸引人。
当然还这个玩笑的后半部分是,你需要带一个配套终端设备,一个长的像支在棍子上的ufo一样的东西。(这个东西一般是6-9寸大,基本上和你在必胜客看到的披萨一般大)是不是很奇幻?
卫星通信的频率是KA27-40Ghz,KU12-18Ghz档位,你手机的工作频率是2.4Ghz,两个不在一个频道。就像人耳听不到蝙蝠的声音一样,所以直接想要用手机搜索卫星信号的,还是早点断了这念想。
没有终端或者地面配套基站设施,普通手机平板,电脑,用不了卫星信号。
2.星链卫星目前的规模无法提供5G技术同等规模的通信服务
马斯克提到星链***是说希望把通信延时控制在20ms内。目前4G网络的延时是20ms左右,5G标准的延时是要控制在1ms以内。基本上星链***提供的服务达不到5G的标准。而延时越大,网络使用的卡顿感越明显,实时性越差。
另一方面,按照SpaceX提交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资料显示,每颗卫星的设计带宽是20Gbps,星链***的初期卫星数1.2万颗,那么总带宽是24万Gbps,按照4K***电视20Mbps带宽计算,这可以提供1200万用户同时看电视。
注意,目前为止,只有422颗星链卫星在轨道上,按照每半个月一箭60星的速度计算,到1.2万颗,需要多久,大家可以自行计算。
而目前全球的4G,5G基站粗略估计已有1200多万座,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。
看到很多人在那里瞎扯,表示中国的民智还有待开化。
怎么评价马斯克的星链***?马斯克又缺钱了,就这么简单。
且不说四万个卫星需要多长时间部署,地面4G基站你可以看一下美国才有多少个。
最重要的一点,文盲是永远不会知道的,那就是5G真正引发革命的特性是低延时,这就意味着在4G时代很多无法远程同时协作的事变为可能,比如无人驾驶,远程手术,远程XX等等…
但是要达到这种特性,就必须使用波长更短的波,这意味着基站之间的间隔要很小,基站密度要很大。
以星链的规模,根本不可能实现,除非你把爱因斯坦的墓给炸了。
马斯克在奥巴马的包装下俨然成为了文盲和文科生眼中的钢铁侠,实际上,学理工科的,基本都称呼他为马一龙。
华为5G技术是地基通信系统,SpaceX的星链技术是星地通信系统,都属现代最前沿各有所长的通信技术。
除在速率、带宽、覆盖面、使用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各有自己特点外,相比较而言:在应用方向、功能作用上,5G是明显占有优势的。
一、从技术领先优势和发展前景看,两者各有特色。
华为5G***用的是超高频Sub一6GHz电磁波和802+11协议,领先于SpaceX***用的中频技术。
华为5G综合的毫米波双结构、NR空口技术、波束赋形、空间时分多频、多址和多码复合利用技术、多制式融合通信技术、D2D通信技术等在地基通信中都是领先的,应用前景、服务对象、功能发挥空间十分广泛,占有一定优势。
而SpaceX的星链技术,通过“星间激光链路”和星载多波束通信载荷,实现各星链网际沟通,一定条件下的确不必再通过陆路转送信号。而且,在材料及工艺上使得卫星小型化,集成度高、功能更强大。
SpaceX智能卫星技术进步很快,通信管理、星地互动、多星联动等,提高了卫星***的效能和使用效率,有可圈可点之处。
其在地面设备上显示的低能耗、小型化和智能易用的特点,不断扫除卫星网络在普及和应用上的障碍,不少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。
二、从应用目的、对象、作用来 看:
华为5G技术系统协同化、智能化水平提升幅度大于SpaceX,具体表现为5G的NR空口技术可使多用户、多天线、多摄取的协同进网,构建并存的异构移动网络,以及网络间的灵活调整、任意“切片”,为用户提供更高级、更优质的WiFi解决方案。
其实两者服务范围并不尽相同,非要放在一起比,也未尝不可,但概念必须搞清楚。
华为5G:地基互联网
星链技划:天基互联网
2015年1月,马斯克宣布SpaceX***将约1.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,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,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。这一项目被命名为“星链”(Starlink)。但据有关文件显示,该公司还准备再增加3万颗,使卫星总量达到约4.2万颗。
每颗225Kg一辆汽车大小。星链***有望覆盖地球上所有难以涉足地方。
4月23日,SpaceX成功发射第七批60颗Starlink卫星,马斯克发推特说,星链内测差不多三个月后开始,公测六个月以后。
马斯克补充说,最初的测试将适用于高纬度地区。星链服务最初将在2020年提供给加拿大和北美客户,并在2021年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至世界其他地区。
其实这种卫星电话并不是马斯克首创,当年摩托罗拉投资的铱星系统就这么干过,但钱烧没了,最终也挂了,而SpaceX沒蹈铱星的覆辙,原因就在于其较成熟的火箭回收技术。而其竞争对手OneWeb疫情期间软银撤资而宣布破产,与此同时SpaceX却新获5亿美金融资,说明成本因素是SpaceX仍旧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原因之一。
福布斯杂志2月份给SpaceX算了一笔帐,到2025年,其天基互联网年收入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。
文中估计,到2021年,星链***将获得大约0.1% 的新增互联网用户,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,这个数字到2025年将上升到2.3%。新用户将从2021年的20万增加到2025年的560万,估计到2025年星链的用户总数约为1440万。
5G技术和星链***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,它们是现有条件下针对不同人口密度地区的一对很好的补充产品,就算中国5G技术基本普及,都还是需要有近似于星链***这么一个东西。
因为5G特别适合中国东部,那里人口很密集,单位面积同时手机上网的人很多。以前人多的问题对电信网络是个考验,512地震和温岭高铁事故,都造成当地通讯网络因同时打电话的人太多而短时中断。灾难一发生,通讯却断了,手机就是打不出电话也发不出信息。原因就是5G前的技术容量较小,可能只能支持当地有手机的人5%左右的同时使用,建设就是这样设计的。
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,手机主要不是打电话呢是上网。打电话的时候同时使用手机的人可能真的不会高于5%,但是用网络的情况下就不一样啦。平时同时使用网络的人可能就要高达百分之二三十。
5G就基本解决了同时很多人都上网的问题。在我们的CBD中央商务区、巨型办公楼,这些地方密度很高的人群,这就是非常适合的。
但是我们也有人中密度很低的偏远山区、大草原等,这些地方要用5G,还得按中心城市的密度来建设基站才行,这就带来重大的问题。